世界各地主要鑽石礦區 -加拿大
加拿大為目前世界第二大的鑽石生產國,領土坐落於前寒武紀時期的古老大地盾,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加拿大的鑽石礦藏潛力無窮,但加拿大的鑽石開採卻是直到了1990年代才開啟。
最早在1960年代「戴比爾斯 (De Beers) 」在加拿大境內探勘,雖然發現數個金伯利管,但始終未尋獲具經濟效益的礦脈。
直到1991年在加拿大「西北地區 (NorthwestTerritories) 」的「鵝肝湖 (Lac de Gras) 」附近的「波因特湖 (Point Lake) 」,正式發現了加拿大第一個具經濟價值的金伯利管,該區域被稱為「艾卡提 (Ekati) 」。
該礦之後由「必和必拓 (BHP Minerals) 」進行開發,於1998年正式量產,而境內的另一個重要的鑽石礦「戴維克礦 (Diavik) 」則是在1994於「鵝肝湖 (Lac de Gras) 」磁測時發現的,並在2003年正式投入量產,隨後境內又陸續發現了數個新的鑽石礦脈,以下我們一一來介紹。
1.艾卡提 (Ekati)
加拿大境內第一個鑽石礦,於1991年發現,由加拿大地質學家「查爾斯E芬奇 (Charles E Fipke) 」和他的合夥人「斯圖爾特.布拉森 (Stewart Blusson) 」在1983年他們成立了公司「Dia Met Minerals」專門為了探勘當地鑽石礦脈。
隨後在1985年在境內西北地區的「鵝肝湖 (Lac de Gras) 」首度發現金伯利岩的指標性礦物鉻透輝石,1991年在「波因特湖 (Point Lake) 」發現了第一個具經濟價值的金伯利管,但「Dia Met Minerals」探勘數年投入的資金幾已枯竭。
因此之後找上了澳洲的礦業公司「必和必拓 (BHP Minerals) 」簽署協議,開發的收益由「必和必拓 (BHP Minerals) 」51%、「Dia Met Minerals」29%、「查爾斯E芬奇 (Charles E Fipke) 」和「斯圖爾特.布拉森 (Stewart Blusson) 」各自持有10%,鑽礦的開發則由「必和必拓 (BHP Minerals) 」執行,並在之後的幾年陸續探勘發現鑽石蘊含量十分驚人,而且開採效益極高,周邊發現了100多個金伯利管,但其中6個管道最有經濟效益。

▶ 艾卡提礦區鳥勘圖。版權所有©Dominion Diamond Mines

▶ 艾卡提礦區發現最大的原礦重達186克拉,於2016年開採出。版權所有©Dominion Diamond Mines
直到2017年1月為止,該礦以開採出6780萬克拉的鑽石,年產量為670萬克拉,每克拉利潤排行世界第十,目前開發的礦源壽命預估可達2034年,加上預計開發的礦藏預計可延長到2042年。
2.戴維克礦 (Diavik)
隨著「艾卡提 (Ekati) 」的發現,各大礦業公司也對加拿大的鑽石探勘投入極高的興趣,「戴維克礦 (Diavik) 」是由「主權鑽石礦業公司 (Dominion Diamond Mines) 」的前身「阿伯資源有限公司 (Aber Resources Ltd) 」及其夥伴事業夥伴「力拓 (Rio Tinto) 」旗下的探勘部門「肯尼柯特加拿大 (Kennecott Canada) 」。
於1994~1995年間,進行遙測探勘發現了四個金伯利管,由於礦脈都在「鵝肝湖 (Lac de Gras) 」底下,使得開採礦區還需要建造堤防水壩排解水源問題及為處於北極圈聯外道路一年僅有八週可以通行,其餘時刻都需以空運的方式送出,開採的不易與交通問題,需要大量的資金挹注,因此兩方以「力拓 (Rio Tinto) 」出資60%、「阿伯鑽石公司 (Aber Diamond Corporation) 」40%,成立「戴維克鑽石礦公司 (Diavik Diamond Mines Inc) 」全力進行開發排除問題,投資了13億美元建造礦場,並於2003年正式開採。

▶ 戴維克礦區鳥勘圖。版權所有©Dominion Diamond Mines

▶ 從戴維克礦開採出重達552.7克拉的原礦。版權所有©Dominion Diamond Mines
而營銷面兩方事業體也不同的做法,「力拓 (Rio Tinto) 」將高品質的原礦多數送達安特衛普進行銷售切磨,「阿伯鑽石公司 (Aber Diamond Corporation) 」則與知名珠寶品牌「蒂芬妮 (Tiffany&Co) 」簽訂協議數年合約收購,並試圖在加拿大西北地區的「黃刀鎮 (Yellow Knif) 」設立切磨場,但最終無法與印度和中國競爭造成虧損。
後來「阿伯鑽石公司 (Aber Diamond Corporation) 」併購其他集團,成立「主權鑽石礦業公司 (Dominion Diamond Mines) 」,目前致力於推廣自銷品牌CanadaMarkTM,「戴維克礦 (Diavik) 」的初期年產量為230萬克拉。
直到2017年年產量為748.7萬克拉為加拿大境內第一,每克拉利潤排行世界第六,礦源壽命預估可達2025年,2015年於礦區發現一顆重達187.7克拉的鑽石原礦被命名為「戴維克狐火 (Diavik Foxfire) 」。

▶ 「戴維克狐火(Diavik Foxfire)」鑽石,重達187.7克拉。版權所有©Dominion Diamond Mines

▶ 「戴維克狐火耳環」分別是37.87、36.80克拉,成色為U~V,淨度VS1,以157.2萬美元成交。圖片來源:christies。
2018年10月礦區又挖掘到了一顆重達552.7克拉的黃鑽原礦,近「戴維克狐火」的三倍大,是目前北美洲開採史上最大的鑽石。
3.Gahcho Kué礦
Gahcho Kué在加拿大原住名奇佩瓦族語意思為「大野兔之地」。
最早於1995年由「山省鑽石 (Mountain Province Diamonds) 」在加拿大西北地區的「肯尼迪湖 (Kennady Lake) 」發現了金伯利管,1997年「戴比爾斯 (De Beers) 」以51%股權與「山省鑽石 (Mountain Province Diamonds) 」49%股權合資對礦區進行開發。
隔年「戴比爾斯 (De Beers) 」對礦區進行取樣評估,發現了三個有經濟價值的金伯利管,進一步開始對礦區進行全面的檢視,但由於礦源在湖面之下,環境的評估需十分謹慎,2007年兩方合資公司所提供的環評報告遭到當地的環境評估委員會認為,需要提供更詳細的環境影響報告,使得礦區暫時無法推展,爾後又遇到2008年的金融風暴,使得礦區的進展推遲。
直到2011才通過評估,並於2014年開始投入建設礦區,礦區於2016年正式營運露天開採的礦源壽命預估為12年,總體蘊含量約為5500萬克拉,待更多的金伯利管開發及地下開採還能再提升。
2017年年產量593.4萬克拉,每克拉利潤排行世界第九,2018年5月礦區開採出一顆95.21克拉的寶石級原礦,是礦區開採以來最大的原礦。

▶ Gahcho Kué礦區目前開採出最大的寶石級原礦,重達95.21克拉。 圖片來源:Mountain Province Diamonds
3.勝利礦 (Victor)
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境內,於1987年發現,當時是在戴比爾斯探鑽隊中的成員,萊克黑德大學學生「布拉德.伍德 (Brad Wood) 」跟他的父親在「安特瓦斯坎河 (Attawapiskat River) 」釣魚時偶然發現金伯利岩塊。
之後幾年進一步探勘確認當地的金伯利岩中含有鑽石,爾後進行一連串的環境評估與當地政府及民族契約,在2006年投注10億美元開始建立礦脈及當地社區,並於2008年正式量產,除了高質量的鑽石外,自2009獲得年度最佳礦山後,礦區因為公共安全優異屢次獲獎。
目前礦山產能即將耗盡,預計於2019年結束生產,2017年年產量72.4萬克拉,每克拉利潤排行世界第十六名。

▶ 雷納德露天礦脈空拍圖。 (圖片來源: Stornoway)
4.雷納德礦 (Renard)
位於加拿大魁北克省境內,最早在1996年由加拿大的「阿什頓 (Ashton) 」跟「魁北克省政府法國興業銀行 (Société générale de financement du Québec) 」旗下礦業子公司「SOQUEM」兩者合資公司進行探勘。
2000年時礦業巨頭「力拓 (Rio Tinto) 」收購了「阿什頓 (Ashton) 」68%股權成為最大股東,於2001年發現了金伯利岩,並在隨後的幾年進行鑽孔探勘確定鑽石含量,2006年「力拓 (Rio Tinto) 」將「阿什頓 (Ashton) 」的股權已35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斯托諾韋 (Stornoway) 」,2011年「斯托諾韋 (Stornoway) 」又將「SOQUEM」收購,擁有雷納德礦區所有股權,並獲得省政府的支援取得開採權,並建造一條167省道衍伸道路「雷納德之路 (Road to Renard) 」,礦區的運送成本因此受惠。
礦山也於2014年開始建造,並在2016年正式開始生產,2017年年產量164萬克拉,每克拉利潤排行世界第25名,礦源壽命預估為14年,總體蘊含量約為2230萬克拉。
除了上敘介紹的五個主要礦脈,加拿大境內豐富的鑽石資源,使得各大礦業巨頭紛紛到加拿大攤勘,還有無數個金伯利管尚待開發,隨著2016年幾個大型礦場的投入,2017年加拿大全國的鑽石年產量大幅的提升至約2300萬克拉,名列世界第二,佔世界產量的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