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大量開採的時間不長,約有600多年的歷史。不完全記載,翡翠傳入中國至少早在漢朝,小批量是在明朝,明、清兩代,翡翠工藝品在中國流行。從雲南永昌、騰衝至緬甸克欽邦的密支那一線是進行寶石貿易的商路,有「玉石路」、「寶井路」之稱。騰衝也因在翡翠貿易和加工方面的重要地位,有翡翠城之說。
早期普通翡翠並不名貴,尤其沒有綠色的翡翠身價並不高,不為中國人所重視,紀曉嵐(1724--1805)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寫道:「蓋物之輕重,各以其時之時尚無定灘也,記余幼時,人參、珊瑚、青金石,價皆不貴,今則日。......雲南翡翠玉,當時不以玉視之,不過如藍田乾黃,強名以玉耳,今則為珍玩,價遠出真玉上矣」。由此可知,18世紀初,古人不認為翡翠是軟玉系列,普通翡翠價格較低。
今時,翡翠已經成為玉中之王,尤其綠色翡翠昕昕然價格高啟,玉王風採已經不是其它玉種可比,軒堂下的人們以擁有上品種色俱佳的翡翠為收藏保值之首選。